

我們尊重 生命
由於古今人士對生命的所以然,大都所知不多,因此有人把人生的歷程看成「來是偶然,去是必然,盡其當然,順其自然」。也有人說:「人是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生命,然後在無可奈何的條件下度過了生命,最後在無可抗拒的掙扎下交還了生命。」甚至連孔子都教誡他的門人子路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何況是一般人?
其實,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,應該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,提起「生從何處來,死往何處去」的疑情。


往生 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
根據佛教的「十二因緣」說,有情眾生由於累劫的「無明」煩惱,造作各種「行」為,因此產生業「識」。隨著阿賴耶識在母體子宮裡漸漸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體,是為「名色」;名是生命體的精神部分,色則指物質部分。數月之後,生命體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成熟,稱為「六入」;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「觸」外境,並對外界的苦樂感「受」產生「愛」與不愛,進而有了執「取」所愛的行動,結果由於身、口、意行為的造作,又種下了後「有」的生命體,有了「生」終將難免「老死」,「死」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。
